桂电要闻

上一篇:下一篇:
热门文章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信息与通信学院:以创新驱动发展 以改革提质赋能 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 14时26分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学校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在加快推进党的建设、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有组织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化办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等中彰显担当作为,在加快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融媒体中心特推出“高质量发展大家谈”专栏。今天的“高质量发展大家谈”栏目,一起来看信息与通信学院党委书记张智昱、院长曹卫平谈以创新驱动发展 以改革提质赋能  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体系——



以创新驱动发展 以改革提质赋能

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党委书记张智昱

院长曹卫平


信息与通信学院坚持以三亿官方官网三亿(中国)_三亿(中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电子信息类学科优势,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进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双向发力,系统构建具有前瞻性、开放性和协同性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关键智力支撑。

一、深化育人机制改革,强化价值引领与思想铸魂

学院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巩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通过开展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特色大讨论,进一步明确育人目标。坚持以目标、问题和结果为导向,持续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着力构建符合国家需要、社会认可、人民满意且具有桂电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教育部“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学院将继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动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拓展实践育人多维路径

积极构建“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育人体系。通过举办思政课教学竞赛、品牌社会实践项目、优秀实践案例巡展等活动,实现价值引领、实践体验与环境塑造的有机统一,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场域。

健全“五育并举”全过程机制

系统推动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深度融合,挖掘和宣传学生群体中的道德典型,发挥朋辈示范效应。制定并实施“德育之星”评选与激励办法,建立多维度、分层次的德育评价体系,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育。建设“德育数字化实验室”,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德育过程的动态监测与精准干预,全面提升育人效能。

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思政创新

持续加强“橙梦辅导员工作室”与“橙梦匠心网络思政工作室”建设,推动思政教育向智能化、个性化转型。通过构建思政教育资源智能集成平台,实现学生学习行为分析与内容精准推送,建立实时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响应《广西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方案》,探索AI班主任、AI学科教师等新型思政教育形态,提升育人实效。

二、推动科教深度融合,构建协同育人生态

坚持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教学,推动科教融汇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路径。

强化有组织的科研与前沿交叉

围绕“真问题、真研究、真成果”的科研导向,改革科研绩效评价与激励制度,提升教师开展原创研究和融合创新的积极性。重点建设“北斗+人工智能”交叉创新平台,设立“智能导航”微专业,响应广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新增“车联网通信”培养方向。依托中国—东盟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动国际科研合作,强化军工特色,联合共建国防重点实验室,开设“国防通信技术”特色班,定向培养专门人才。

实施精准化与动态化教学改革

构建“基础–前沿–实践”三维课程体系,成立产业技术动态监测小组,定期引入5G/6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内容;建设包括《人工智能导论》《6G网络架构》等前沿新课,以项目式、AI+、校企合作为主题全面推进主干课程教学改革;与华为等企业认证中心合作开展工程师能力认证与课程替代机制。

深入推进科教融汇育人机制

设立科研拔尖班和科教协同育人项目,副教授及以上科教并重型教师每聘期至少主持一项科教融合项目。将大二、大三学生参与科教协同项目的年度比例不低于15%纳入学院科研考核指标。推动科研平台全面向本科生开放的制度路径,确保主干设备开放度超过80%,并将实施成效纳入平台年度评价体系。

三、深化产教融汇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与产业融合深度

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跨学科联动的产教融合新范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共建高水平校企协同平台

依托广西人工智能学院、桂电南宁研究院,在5G通信、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领域与企业共建3个以上联合实验室,提高企业开发课程占比至50%。设立校企合作区域创新基金,每年资助不少于10项面向本地企业的联合攻关项目。重点推进“通信+AI”“北斗+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跨学科平台建设,深化与广西企业的合作,三年内实现1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广西制造业重点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行动方案,与企业合作参与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建链补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

深入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厚待重用现有人才,加大引进急需人才,着力培养潜力人才”的思路,建立与学院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精准引才,加强具有学科影响力的学术大师的引培,引进更多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提高“教学-科研-产业”复合型师资队伍占比;实施“学科带头人+产业导师”双聘机制,提升企业导师占比至20%。每年选派20名教师赴华为、中兴等行业头部企业开展为期6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或技术培训;推进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海外高校共建“3+1”联合培养项目,提升国际化背景师资比例。用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政策,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做好分岗位类型的人才聘用和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基于人才团队整体评价为导向的考核制度,促进人岗适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学院发展、目标责任状要求与教职工绩效水平有机衔接,构建符合实际、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分配制度。

完善产教融合制度体系建设

出台《产教融合实施与评价办法》,加强与华为、中兴、CVTE等头部企业战略合作。2025年选取一专业或年级进行试点,探索为期6个月以上的企业实战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开发面向真实技术难题的专题课程与实验项目,企业参与课程教学比例提升至50%,学生企业实习成果可以替代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验等课程学分。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胜任”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学院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学院领导班子带头作用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带头攻关改革难题,带头联系服务师生,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担当改革发展重任的先锋队伍,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