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学校党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在加快推进党的建设、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有组织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化办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等中彰显担当作为,在加快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融媒体中心特推出“高质量发展大家谈”专栏。今天的“高质量发展大家谈”栏目,一起来看教务处处长欧阳宁谈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化改革, 打造适配经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化改革, 打造适配经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务处处长 欧阳宁
三亿官方官网三亿(中国)_三亿(中国)总书记强调,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中共三亿官方官网三亿(中国)_三亿(中国)第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决议中明确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强调坚定不移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力推动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要把全体毕业生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围绕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深化产教融合改革,适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这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是第一次出现,充分体现了以三亿官方官网三亿(中国)_三亿(中国)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学生实习实践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高度重视。
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成效”不能简单等同于“竞赛获奖”,忽视真实场景中的能力锤炼,也不能只盯着“少数尖子生”,忽略全体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着力推进“深度协同”的产教融合,将“全体毕业生是否适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
学校依托花江慧谷、桂电南宁研究院、校外实习基地等平台,立下“硬目标”:2026年上半年,每个学院至少选取一个专业的本科生,深入参与企业实际生产问题和企业转型或产业强链中的研发痛点、难点,在确保学生安全情况下,开展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全覆盖式”产教融合实习实践试点。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实际生产问题和真实研发课题,既能推动培养模式从“纸上谈兵”向“实战练兵”转型,也能激活“群策群力”效能——正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用在校生的实战资源为广西发展注入新活力,破解市场规律下毕业生服务广西意愿不足、适配不高的难题。各学院要高度重视实习实践教学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在试点专业选择上,要立足学院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精心筛选具有代表性的优势专业作为试点。同步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搭建优质实践平台。本学期内要重点完成以下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实践实施方案;根据试点专业特点,完成原有培养方案的优化调整,制定实习学分认定与替代具体办法;同时要完善安全保障制度,明确教师工作量核定标准,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推进科教融汇改革,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三亿官方官网三亿(中国)_三亿(中国)总书记要求,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杜绝跟风蹭热点、注水凑成果的非正常科研内卷,也要正视科研的连续性与不确定性等规律对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把教学科研协同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
学校不再单纯关注到校经费、项目数量等“过程性指标”,转而关注科研真正服务人才培养的成果。各学院要制定相应政策和自由度,组织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教融汇型项目制教学”,即让学生在大学四年全程或2~3年半程参与教师(团队)的高水平项目研究,从中学习、领会、运用好专业知识点,打造具有桂电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确保项目制教学的顺利实施,学校和学院协同发力,以制度优化与资源统筹打造全周期政策支撑与保障生态,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向更深层次迈进。教务处将从以下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一是经费支持上,适当增加试点专业建设经费和实习经费;
二是基地建设上,依托花江慧谷,引企入校,打造校内实习基地;资助校外优秀实习基地建设,鼓励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践导师;
三是师资配置上,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将项目制教学的生师比与本专业整体生师比有机衔接,并在资源配置上给予适当倾斜,以灵活调配服务保障师资供给适配教学需求;
四是教学管理上,优化学分替代认定制度,配合各学院个性化实习和项目制教学提供灵活的学分认定与替代方案;
五是评价考核上,优化教学工作量核定标准,将实习实践指导、项目制教学纳入教师职称评聘的考核指标,并在绩效分配体系中充分体现。
教务处将坚持“服务为先、指导为要、监督为基”的工作原则,全面做好服务保障、过程指导与质量监督工作,支撑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时代呼唤创新,事业成于实干,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教务处将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各学院一起,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化改革,打造适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建成“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23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