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电要闻

上一篇:下一篇:
热门文章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发展规划处:抢抓人工智能战略机遇 编制学校“十五五”规划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作者: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6日 12时41分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学校党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在加快推进党的建设、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有组织科研、社会服务、国际化办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等中彰显担当作为,在加快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融媒体中心特推出“高质量发展大家谈”专栏。今天的“高质量发展大家谈”栏目,一起来看发展规划处处长吴军谈抢抓人工智能战略机遇 编制学校“十五五”规划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抢抓人工智能战略机遇 编制学校“十五五”规划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发展规划处处长 吴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广西提出通过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弯道超车”,依托“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实施路径,汇聚资源赋能广西传统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简称“三化”)转型及前沿产业、未来产业的“强链、延链、补链”(简称“三链”)发展,为三亿官方官网三亿(中国)_三亿(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值此关键节点,三亿官方官网三亿(中国)_三亿(中国)第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明确了“全面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并将学校高质量发展与人工智能赋能广西产业紧密结合,对于桂电未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得益于学校在电子信息学科的优势、人工智能领域的前瞻布局以及南宁研究院“113工程”所推动的产学研合作与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组建了广西人工智能学院、广西人工智能实验室及教育部广西高等研究院人工智能方向(筹),在扩大办学影响力的同时获得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如何将广西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与政策优势转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科学编制和实施学校“十五五”规划必须面对的核心议题。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下文从这两方面谈一些初步思考及后续工作安排,以期抛砖引玉。

一、坚持特色引领,推动学科建设交叉融合

学校目前已构建起“电子信息材料—设计与制造—器件—仪器与系统—信息传输及安全”电子信息学科链,形成学科高原;拥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整体具备冲击国家“双一流”学科的基础条件。然而,单个学科与国家“双一流”学科的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且学科链上各学科水平发展不均衡,部分学科仍处于硕士点学科发展水平,亟需统筹全校学科资源,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学科整体水平提升。

国务院近期印发的《关于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融合过程需要AI钻进工厂的流水线而不是仅停留在技术论文里,需要培养大量具备数字解析场景能力的“AI+”复合型人才,以及能够切实帮助产业、行业、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跨界科技创新。在此背景下,学科建设面临关键选择:是浮于水面随浪潮涌动短暂分享AI时代红利,还是扎根水底持续推动AI浪潮产生,以人工智能引领推动学科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内涵建设形成新的学科特色与优势?是每个学科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同时学校层面在学科发展整体方向应保持清醒并坚持“电子信息学科优势+人工智能特色”的发展路径,警惕在AI浪潮中迷失方向,而朝着“人工智能学科优势+电子信息特色”方向转变,动摇学校发展的基石。

二、强化项目制教学,贯通本硕博人才培养

项目制教学对于高质量本科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已形成广泛认识,其本质在于“做中学”与问题导向的主动学习。然而,本科生项目制教学的内容设计及目标达成度应区别于博(硕)士研究生科研项目。博(硕)士研究生的项目应聚焦于服务于传统产业“三化”转型升级及未来产业“三链”布局的真实问题,硕士研究生项目侧重于1→100科学研究及其目标实现,博士研究生项目则侧重0→1或1→0的原创性突破。对本科生而言,项目制教学重在渐进式培养知识运用与动手实践能力,强调参与过程、激发好奇心和自信心、重在问题导向下主动拓展知识边界、重在从理解应用问题到形成解决方案的能力锻造,并不完全是市场意义下的目标成果导向,这也就意味着,本科生项目制教学成果难以符合实际生产单位、企业的项目实施性价比经济预期,需要我们从“三全”育人角度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及课程实际,做好本科生项目教学的系统设计,使绝大多数学生在人工智能基本素养、人工智能专业结合能力及跟踪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本行业、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本领,得到循序渐进的训练与提升。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研究生完全可成为本科生项目制教学过程中一支重要力量,从而使“本-硕-博”贯通培养能惠及更多本科生。其原因在于四方面,一是博(硕)士研究生课题可以较好地契合实际生产单位、企业的科研项目及成果预期;二是已建立的桂电南宁研究院、广西人工智能学院、广西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及正在筹建的高等研究院均聚焦于研究生培养并提供校企合作、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平台;三是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是学科建设取得各项标志性成果的主力军;四是研究生已完成或正在实施的科研项目经适当“剪裁“或重新设计,本身就可以作为本科生项目制教学内容。

因此,通过研究生培养衔接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工作,可将三亿官方官网三亿(中国)_三亿(中国)研究生培养平台资源优势、精准服务地方产业能力从学科延伸到支撑该学科发展的相关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不仅能以科学研究服务行业企业的真实案例和项目等典型场景为本科教学资源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体系,还能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下,通过联合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引领建设高水平课程体系,实现学校本科生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产业需求、岗位能力要求的互动发展、同频共振,切实做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学校高质量发展标准,与推动广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服务广西和区域‘三化’、‘三链’中的贡献度挂钩”。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区基本建成新时代壮美广西、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阶段。三亿官方官网三亿(中国)_三亿(中国)第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指出,学校“十五五”规划要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确定好未来五年的目标,并以此引领下个五年学校工作的开展。围绕全面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及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展规划处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构建由1个学校事业发展综合规划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院两级管理改革4个重大任务组成的高质量规划体系,引领学校各项事业工作开展。

1.综合规划: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衔接“十四五”建设成果与“十五五”战略目标,统筹学科布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引培、对外交流以及内部治理等各领域的重大举措,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顶层框架和根本遵循,是制定实施各类政策、年度计划的主要依据;

2 四个重大任务:立足学校电子信息产业链学科体系优势、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特色及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创新优势,聚焦当前全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学科建设与产业契合度不足、科技成果对产业支撑力不足、人才引育与产业需求匹配度不足问题,从助力国家实施人工智能发展普惠计划、贯彻落实广西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出发,系统谋划“十五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并形成可落地实施、可量化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双轮驱动,着力打造服务广西传统产业“三化”转型、未来产业“三链”需求的明确科研方向与核心科研团队;着力构建与学校电子信息特色优势相匹配、与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推动以广西人工智能学院、广西高等研究院、桂电南宁研究院“113工程”等项目建设构建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生态,培育交叉学科团队,提升学科服务产业能力;着力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校院两级配套文件和事务流程,强化“十五五”规划目标考核导向管理和结果运用机制,保障“十五五”发展规划顺利执行。

(二)出台冲击国家“双一流”及下一轮博士点增列学科建设方案,统筹全校学科资源“筑原攀峰”,以人工智能引领学科内涵建设,以交叉融合促进学科特色发展。

1.坚持学术委员会抓总、学科学术委员会主战、学院主建、科研团队主产的学科建设机制下分类分层加强学科建设,并针对重大学科建设目标探索实施“赛马制”“揭榜挂帅制”,以学科建设任务、建设成效获取资源和绩效;

2.坚持“电子信息学科优势+人工智能特色”下的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初步构建以“计科”和“信通”为双主线的冲击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并分别与科学研究内容、成果关联度高的其他2-3个博士点授权学科讨论形成学科共建方向,在前期建设以关联学科组为核心积累学科建设成果,后期则根据两学科(组)建设成效和标杆对比遴选其一冲击国家“双一流”。为便于统筹运用两学科(组)学科成果冲击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议“信通”学科(组)在与智能芯片/器件/仪器设计、制造相关的“硬核”AI技术底层突破方面形成优势并赋能广西未来产业“三链”发展,“计科”学科(组)则在AI数据治理与安全共享、AI行业应用示范方面形成标志性成果并赋能广西传统产业“三化”转型升级;

3.坚持以电子信息特色学科链建设、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牵引博士点立项建设、增列工作,带动学校整体学科建设发展。具体而言,以机械专博增列为契机,带动机械工程、控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材料工程等相关专业学位的交叉融合发展,并在AI赋能广西智能制造业方面形成学科成果优势;以国家安全学博士点增列为契机,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学院的大文科建设与质量整体提升,带动与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相关学科的文理工融合发展,并在AI赋能广西东盟应用及网络意识形态、国家形象等非传统国家安全领域形成学科优势;同时,鼓励电子信息特色学科链上(或对其形成关键支撑)的硕士点授权一级学科,根据当前学科发展水平并立足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立项博士点建设,以学科成果贡献求支持、以学科内涵建设质量求发展,通过后奖励方式获取资源和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