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B站号 招生B站号

招生B站号

招生抖音号 招生抖音号

招生抖音号

招生公众号 招生公众号

招生公众号

智慧交通专业介绍

2025-06-11 13:53   审核人:   (浏览次数:12)

专业概况

本专业面向“交通强国”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重大需求,依托学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交通运输智能化为核心,将交通、控制、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融合,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和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掌握智慧交通相关知识理论与工程技术,培养具有良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持续自我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智慧交通专业目前积累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学术能力强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正高级6人,副高级8人,中级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75%,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100%。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4人、八桂学者2人、广西青年八桂学者2人、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广西交通文明畅通工程专家1人。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与交通运输智慧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智慧交通行业与地方需求,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国际视野、能从事智慧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运维、智能网联与车路协同等相关领域工作,并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在毕业五年左右达到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水平。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过程中遵守智慧交通行业相关的标准、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备扎实的数学、系统工程、交通设计、电子信息等理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解决智慧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运维、智能网联与车路协同等复杂工程问题必备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3、能够针对智慧交通领域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借助各类信息技术与现代工具,进行问题分析研究,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并能够开展综合分析与评价,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

4、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与沟通交流能力;能够在工作团队中发挥特定的作用。

5、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良好的文献检索、资料运用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培养要求

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智慧交通专业本科的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 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工程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解决智慧交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智慧交通工程相关的复杂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并能够通过文献学习,分析和研究智慧交通专业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面向慧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运维、智能网联与车路协同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设计开发方案的能力,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具备运用智慧交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包括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方案和实验方案设计,能够实施研究方案,获取、分析和解释数据,并能够通过信息综合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智慧交通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能够对复杂智慧交通工程问题进行设计和仿真,并能够理解和分析相关工具、技术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智慧交通领域的工程相关背景知识、法律、法规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智慧交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智慧交通工程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国家和交通运输、智慧交通行业在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相关要求,能够针对复杂智慧交通问题的工程实践进行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合理判断和评价。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智慧交通及相关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智慧交通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智慧交通领域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分析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系统工程、智慧交通。

2、主要课程:程序设计与算法语言,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智能感知,电路与电子技术,交通工程学,交通安全,数据结构与算法,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交通管理与控制,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交通仿真技术及应用,交通大数据分析。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绘图实验,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智能感知课程设计,人工智能与云计算课程设计,机械工程训练,程序与算法综合训练,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毕业总学分不低于165学分,包括: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教学课、多元化教育课等课程(详情以培养方案为准)。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关闭窗口